contact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省委党校文欣校区
  • E-mail:wdhl29@163.com
  • 联系电话:0571-88360966
  • 邮编:310012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年代资讯 - 社会促进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
作者:《生活法则》王春永编著发布时间:2007-08-13

中国人喜欢用"人来疯"来形容孩子在客人来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情感上异常兴奋.其实"人来疯"现象并不仅存在于儿童身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来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的表演,表现场合,这种现象都很普遍.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人来疯"的行为和心理,有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术语叫做"社会促进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会促进活动的完成.

189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在考察自行车选手的骑车速度时发现,选手们在有伙伴陪同的情况下,比单独一个人骑车速度要快.

1920,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做了另外一个实验:9名被试者在不与别人竞争的正常情况下,对内容相同的短文写出反驳意见.结果发现:从完成作业的数量上看,6人和大家一起做比个人单独做效果好,3个人单独做比集体做效果;从完成的质量上看,个人单独做比一起做效果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效应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是,别人的工作表现和动作可以转换为自己的外界刺激,从而引起自己同样的或相似的心理反应和动作表现.群体活动的竞争性刺激,往往会成为动物个体激励的源泉,助长被刺激动物个体的操作动机,提高其工作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机会:独自一人吃饭没滋味,几个人一起吃饭就会感觉香甜满口,食欲大增;几个人一起骑车也会感觉比单独骑车速度快,旦省力多;一群人看世界杯,叫喊的音量更大,频次更多;而一般来讲,当有上司在场时,受关注的员工虽然注意力有所分散,但工作肯定会更加努力

社会促进效应所蕴含的管理意义,很早就已为人们所知.早在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期间,企业管理者就发现,装鞋工人锤打皮鞋钉的速度会因为同事在旁边而增加.

鉴于此,当时就有企业管理者利用群体的精神影响力来促发被管理人员的潜能,提出了班组作业的工作方式,通过班组作业让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竞争的伙伴关系,使员工在相互间的直接交锋中产生持续的内在动力,及做好工作体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愿望,达到"社会促进"的目的.

在今天,许多企业为了更好的凸显"社会促进效应"的作用,多把这种潜在群体之中的心理因素显性化,公开化,而倾向于采用大办公间,即使是从事管理与技术等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也只不过是通过低屏障相对隔离,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员工群体在办公空间上的集中性,借以刺激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群体增量效应的产生也有其局限性.一个群体能否产生增量效应,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的协同方向和程度.企业管理者一旦运作"群体"不当,就可能会产生有减无增的群体遏制作用,其效果自然也是负面的.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省委党校文欣校区
  • E-mail:wdhl29@163.com
  • 邮编:310012
  • 网络传真:0571-56287996
咨询热线 HOTLINE
  • 0571-88360966
  • 0571-88360989
  • 0571-88360959
Copyright © 2022 杭州年代专修学校浙ICP备10034859号-6